01 August 2017 ~ 0 Comments

Vivian卓卉勤

截自 疑邻盗斧
疑邻盗斧的意思,疑邻盗斧的故事
【成语】疑邻盗斧
【拼音】yílíndàofǔ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为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就处处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觉得那人就是像偷了他的斧子一样。后来他在山谷里找到了遗忘的斧子。又碰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他的一举一动,再也感觉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出处】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解释】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疑心重
【近义词】疑神疑鬼

截自 疑邻盗斧
最佳解答: [原出處]
《列子·說符》中講述了另一個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借錘人”犯了多疑的錯誤,“亡斧者”也犯了多疑的錯誤。不過,“借錘人”走得更遠,懷疑、武斷最終上門聲討,顯得十分可笑。

[說明]
《列子· 說符》中記載著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個人丟了斧子,怎找也沒有找到,怀疑是被鄰居家的儿子偷去了,就仔細觀察他,覺得他走路的樣子象偷了斧子,說話的樣子象偷了斧子,臉上的表情、動作舉止,沒有一樣不象偷了自己斧子。可是過了不久,他偶然在一個地方發現了丟失的那把斧子,才想起來是几天前在那儿干活時忘在那儿了。這時他再看鄰居的儿子,發現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正常,怎麼看也不象偷了斧子的樣子。

丟斧子的這個人為什麼會產生錯覺呢?原因是他對鄰居儿子的怀疑從產生開始就逐漸累積、不斷膨脹,從而在思想中形成了一個對鄰居儿子的主觀印象,即“偷了他的斧子”。由于人思想中的印象、觀念必然會對相關的思維活動產生作用,所以在觀察分析對方時,他會不自覺的把對方同這個印象聯系起來并且用它去解釋對方行為的每個細節,得到的結果自然就是“象偷了他斧子的樣子”。而這個過程發生在他自己的思想中,他沒有意識到是印象在起作用,因此就把它當成了自己的感覺。也就是說他的這個“感覺”是主觀印象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對事實的客觀判斷。
現實生活當中与此相類似的認知錯覺事例可以說屢見不鮮,几乎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小到人与人之間的誤解、偏見,大到整個社會出現的集體錯覺。形式雖然各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先入為主的印象或觀念的誤導而產生的。例如文革時期,很多正直的愛國人士被錯打成“右派”,“走資派”等等。那麼在其他人眼里這些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似乎都是自私自利、奸詐狡猾,圖謀不軌的樣子,透著一股“反革命”气質。原因正是這种心理規律在起作用,就是當時狂熱又毫無理智的歪曲宣傳使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正确評判標准,用錯誤的觀念去衡量所導致。

同樣道理,當今在法輪功遭受的這場迫害中,由于江氏集團謊言的不斷宣傳和灌輸,人們的思想中先入為主的形成了錯誤印象,如同戴著墨鏡看事物必然會蒙上一層陰影一樣,其誤導作用使人們對法輪功和法輪功學員產生了錯覺,誤解了法輪功學員向世人講真象的正義無私的舉動,這一點反過來又阻礙了人們接受和認清真象。所以希望您冷靜的想想自己的心態是不是客觀,是不是抱有成見呢?您思想中的那個“依據”是真的還是假的?不要再听憑自己頭腦中邪惡的謊言肆意主宰自己的判斷。認真、客觀的看一看法輪功學員說的是什麼,看一看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就會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事實真象,其實法輪功學員風雨無阻、不顧危險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為您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