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ay 2013 ~ Comments Off on 彭天顾《离骚》

彭天顾《离骚》

Vivian卓卉勤

截自 : 彭天顾《离骚》

郑重声明,不敢拿自己和伟大的诗人屈原相比拟,只是借用诗名而已,发点“离职”的“牢骚”,因此名为《离骚》。

离开服务31年的报社,刚好是外边风起云涌发起杯葛星洲日报的时刻,其实自己离开星洲,也和这些风波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时间上的巧合。

不过,这次的杯葛行动,多少在预料之中,即使杯葛行动存在着政治狂热余波荡漾的宣泄,星洲本身也不完全是池鱼之殃,杯葛行动从酝酿累积到全面爆发,实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因果关系。

一家报章的立场,决定着报份的市场。报馆领导人必须确定报纸言论的立场定位,假设立场不被读者接受,那么失去市场是必然的结果。撇开办报理想吧,报章也是一份商品,市场将主宰一家报社的生命力

所以,办报人必须向市场看,而市场的支撑力就是来自报章的立场,把立场拿捏准确,做到中立不偏颇(虽然中立往往也是相对性和主观性的),这家报纸就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假如立场不被读者接受,那么市场就会跟着崩溃,市场一旦决堤,想要力挽狂澜并非易事,好比马华失去了华裔选民包括本身党员的支持,落得惨败下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办报也绝非完全有市场主导,自身的鲜明立场获得读者认同的话,读者就会推崇这份报章,达到引导舆论的效果。

在新闻自由尺牍依然摆在框架上陈列的国家办报,特别是随时可能惹上种族议题的国家办华文报,承受的压力固然很大。这些年来星洲日报不时被传召,新闻从业员经常被“问候”,早已司空见惯。

但是,在重重压力之下,不意味着妥协或者选择全面向权贵靠拢,就是最佳的生存之道,反而是走向自取灭亡。讨好权贵可能是权宜之计,却不是长久生存之道,办报必须晓得在矛盾之间取得平衡,如走钢索,如履薄冰;新闻自由的争取,不能妥协,常是靠“犯法”而得,意即勇于向不合理的钳制说不,才会得到相应的新闻自由。在重重压力之下,还必须头脑清醒,假如自我设限犹严格于外在的干预,那么报份萎缩就怪不了谁。

如果说在马来西亚版华文报压力大,相对的在中国办报可能面对更大的压力,来自当权者直接的干预,随时调职、撤职,甚至关押和莫名其妙的失踪、丧命,时有所闻,可是中国的新闻从业员依然坚持下去,选择“犯法”来争取新闻自由。这这个基点上,我更加敬佩他们的勇气。

在一家报社工作了31年,我太了解内部的工作文化,从昔日的崇拜、激赏、拼命、奉献,到后来的冷却、沉默、失落、心死。。。这一段心路历程,是经历一番激烈的挣扎,才让自己决定选择离开。

我能够作出抉择,自己非常感谢好友徐来兴和拿督刘晋铨的全力支持,还有很多朋友的祝福和鼓励,总算在行将退休的临界点,还斗胆把脚步跨出去,转换新的跑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