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arch 2013 ~ 0 Comments

骆驼曾活跃在北极

Vivian卓卉勤 达·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

截自 科学家发现骆驼曾活跃在北极地区
有“沙漠之舟”称号的骆驼,是沙漠的标志性动物,但是研究人员最近却发现了这种耐热动物,曾在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生活!
研究人员在加拿大最北端努纳武特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发现了一副350万年前的骆驼化石。这副骆驼化石比现代骆驼大30%左右。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胶原蛋白指纹辩识”的技术获得了上述发现。
研究指出,当时的北极地区草木丛生、比现在暖和摄氏至22度左右。
研究小组确定化石的年代大约在350万年前。已知这是上新世中叶(mid-Piocene Epoch)的温暖时期。
该研究报告的领衔作者、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娜塔莉亚·雷布琴斯基( Natalia Rybczynski)说:“这是首度证明那里曾有骆驼。这让人太惊讶了,因为我们通常把骆驼跟干旱和半干旱的栖息地联系在一起。”
研究人员发现了大约30块骨头,它们是骆驼胫骨的一部分。这具化石标本与现代单峰骆驼极其相似,但块头要大三分之一。
它还跟巨大的育空骆驼相似。这次化石的发现,将已知的北美骆驼生活范围向北推进了大约1200公里。
根据研究,骆驼约于4500万年前在北美起源,然后在700万年前,透过当时连接俄罗斯与阿拉斯加的白令海上“陆桥”,逐渐分散到欧亚大陆。
新发现提供科学家另类的观点,过去骆驼的生理构造,被认为是适应沙漠生活而设计的。但如今的发现,却发现骆驼的生理构造,可能也适应寒冬。例如,背上的驼峰可能储存足以渡过冬天六个月所需的补给;大大的眼睛在光源不足时也能看得清楚;平坦的脚掌在雪地与沙地一样可以平稳地行走。

截自 地壳变动: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细加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不可思议的沙漠世界

沙漠是个足以令人致使的危险地方。在最炎热 的地带,没有水喝的人可能活不过一天,甚至连体液都会被滚烫的太阳蒸发光。
即使如此,在最干燥的沙漠里,仍有可供生物栖身的地方。
所谓沙漠,是指年降雨量 少于25厘米的地区。不过,并非所有的沙漠景观都是千篇一律的:它们有些是一片光秃秃的沙海,有些则遍地石砾,崎岖不平。
沙漠的白昼和黑夜
在白天的高温下,大部分的沙漠动物无不想尽办法避开毒辣的阳光。它们有些蜷缩在岩石、植物丛底下,有的则躲进洞里。等夜幕低垂,气温下降时,大家才纷纷出来觅食。
保持凉爽
野兔和美洲小狐保持凉爽的地方很妙。它们有一对特大号的耳朵,耳内密布的血管紧贴着表皮分布。如此一来,当血液流经耳朵时,体热便随着散逸出去,这和汽车 散热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冬天面临的问题刚好相反,因为冬天沙漠会下雪,反而需要尽量保持留住热量。这时,大部分的沙漠动物会采取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