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让牡鹿半岛东移5.2公尺 东京13公分
日本媒体报导,11日发生的日本东北强震和海啸,让震央附近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居然向东移动5.2公尺,下沈1.1公尺。此外,国土交通省今天(18日)根据空中摄影照片分析,这次最高达15公尺的大海啸受灾区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侵袭範围相当于1.5个台北市。
日本11日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9.0强震,为全球第四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袭击沿海地区,除了牡鹿半岛,东北强震造成的地壳变动现象,範围极其广大,重灾区的岩手县太平洋沿岸向东移2至3公尺;东京和京都府北部也分别出现13公分、6公分的向东位移。
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准教授宫崎真一,透过位于茨城县筑波市国土地理院的卫星定位系统观测结果,进一步解析了前述地壳变动现象,宫崎说,海啸侵袭之后的海水,至今仍滞留不煺,主要是因为地壳变动造成陆地下沈的结果。
强震使日本被震到向东移了2.44公尺,也让日本与朝鲜半岛距离增加逾2公尺,海拔高度也往下掉。南韩的韩国天文研究院(KASSI)指出,朝鲜半岛往东移动达5公分,日本也往东位移约2.4公尺,结果是两地距离拉开超过2公尺。根据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这场规模9.0地震让每日缩短了百万分之1.6秒,地球轴心也移动了约6.5英寸。
「时事通信社」报导,国土交通省今天(18日)在地震对策会议上报告指出,根据空中摄影照片分析,这次海啸受灾区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根据台北市政府主计处资料,台北市面积约为271平方公里,因此这此日本海啸侵袭範围大约是1.5个台北市。
从11日发生9.0强震发生迄今一週余震频繁,截至17日下午为止,规模5的余震及高达247次,规模6的余震53次。日本气象厅表示,20日之前,发生规模7、震度5以上余震的机率达40%。气象厅分析,这次东北强震是因日本本州东侧的太平洋板块切入北美大陆板块,造成北美板块反弹引起强震。北美板块的反弹并非一下跳起,而是一边断裂逐渐弹起之际引发余震。
这次板块反弹位置的震央区,涵盖岩手县外海南北500公里、东西200公里的广大範围;加上版块出现广大範围的断裂,才会持续不断发生余震。气象厅表示,一般而言就算是规模8地震,震央区充其量最大也不过100公里,这次东北强震释放出的能量「超乎想像」。
截至17日下午,这次东北强震规模5的余震已达247次,是同样属于海沟型地震、规模8.2的北海道东方海域地震的2.6倍;反观规模7.3的坂神大地震发生之后一个月内,规模5的余震仅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