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September 2011 ~ 0 Comments

儿童学步车与感觉统合失调

Echo 许慧珊‎ 《导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学步车,可以说,儿童学步车造就了一大批学习困难的孩子。

大家可能都知道那种东西,把婴儿放在有四个轱辘的小车里,父母或爷爷奶奶们就可以轻松一些了,孩子在学步车里摇摇晃晃地走,据说可以帮助孩子学走路,学步车肯定不会让孩子摔倒,所以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而且,商场里居然还在卖!

而这种东西是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被西方国家淘汰了的,为什么?因为它会直接导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而我们的国家,还在生产,还在销售,国家未来的希望——孩子们——还在使用。》


《转载》儿童学步车与感觉统合失调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8ee7d0100uw0r.html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女孩子,已经初三了,个子很高,也很漂亮,但下巴、脑门都有很明显的伤疤,尤其吓人的是,她的黑眼球上有一个不规则的黑色疤痕,就在瞳孔的旁边。她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去找我做咨询的,当我问她是不是小时候经常摔跤时,她像是终于遇到知音似的连连点头,一一指出小时候由于摔跤而落下的疤痕,最后指自己的眼睛,说这是小时候做手工时,剪刀不小心刺到眼睛里的结果。

这是一个典型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真不知道她从小到大成长得有多艰难,而父母有可能完全不知道,而且在很多时候会因为她的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而责怪她,就像一个患了感冒的人,症状就是打喷嚏,却因为打喷嚏而遭到父母的责难,而父母的实际任务是给孩子吃感冒药,甚至,在孩子患感冒之前就要负责加强他的体质,而不让他患上感冒。

我们国家常常缺少常识,据说治疗心脏病用的支架是国外已经证明有害并淘汰了的产品,但我看到周围的父亲母亲们还在使用,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已经不再会痛心疾首了,只有无奈。

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这方面也是如此,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包括孕期、哺育期和教育方法有误都会导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学步车,可以说,儿童学步车造就了一大批学习困难的孩子

大家可能都知道那种东西,把婴儿放在有四个轱辘的小车里,父母或爷爷奶奶们就可以轻松一些了,孩子在学步车里摇摇晃晃地走,据说可以帮助孩子学走路,学步车肯定不会让孩子摔倒,所以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而且,商场里居然还在卖!而这种东西是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被西方国家淘汰了的,为什么?因为它会直接导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而我们的国家,还在生产,还在销售,国家未来的希望——孩子们——还在使用。

儿童在学习走路时,看起来踉踉跄跄,会摔倒,会自己找到平衡,那是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很重要的一个发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平衡系统得到发展,而没有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孩子在长大后由于身体无法平衡而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经常摔倒。

所以在这里呼吁,请转告更多的人,不要再使用学步车了,那样的结果,小到影响家庭,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大到影响整个社会,降低整个中国的人口素质。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接触到的很多孩子深受感统失调的困扰,但由于年龄大了(超过了14岁),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了。

老公早就让我写这篇文章,我说:这是常识呀,现在信息知识交流这么发达方便,还用得着我去说吗?

但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祖国的未来被限制在学步车里,我不得不在这么小范围的一个平台上呼吁一下,
为了你的孩子,请扔掉学步车。

顺便给出一个预防感统失调症的方法:让孩子尽量多爬,即使在孩子已经学会走路时也要引导孩子这么做,目的是让婴儿抬头,发育大脑前庭,并协调四肢。

如果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现象,且没有超过14岁,或者16岁之前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做一些改善,但原则是越早越好:

1、最好到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中心接受专业的训练;

2、可以参加游泳班,篮球班,目的仍然是让孩子把头抬起来,训练大脑前庭;

3、还有一个方法比较辛苦,叫趴地推球:身体趴在地面上,面对一面空墙,距离大约一米远,不借用任何外力,双手将篮球推向墙,再反弹回来,接住,再推出去,如此,每天做500次,年龄小的如果体力不支的话,可以减少到300个,实施的时候可以由100次逐渐增加,第一天100,第二天200,第三天300,到第五天后每天500次。这个很辛苦的,但借着孩子还有被塑造的可能,现在辛苦,将来受益。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041191.htm

一、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一)、孕期失误

1、先兆流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造成孩子发育迟缓,轻度的大脑功能失常,这种情况用医疗仪器无法检测出来;

2、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造成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早产;

3、怀孕期间孕妇吸烟,被动吸烟,大量饮酒,饮浓茶、咖啡,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4、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二)、哺育不当

1、母亲看护不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2、孩子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比较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4、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三)、教育方法有误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造成儿童心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

2、过早的进行认知教育,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

3、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不注重个性培养,素质教育;

4、电视、游戏机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动过少;

5、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孩子听的少、说的少,孩子的坚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差;

6、物质上过于宽松精神上有些苛刻,对孩子的情感爱抚不够,使孩子肌肤饥渴。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种类和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 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 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 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

转自~学步车的危害
2010-8-19 11:08:20 责任编辑:Ann 来源:花花网

‎导读: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宝宝在学步车中不能穿得太多,以免过于拥挤。

避免学步车给宝宝带来危害

在宝宝7~8个月时,大多数已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时很多父母会给宝宝买学步车来帮宝宝学走路,这样会使宝宝在学步车里走动,甚至可以不求助别人,走进自己感兴趣的陌生之地看个究竟,获得许多经验。但是学步车在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宝宝带来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学步车碰到一些障碍物会翻车,会摔伤或磕伤宝宝等等。所以宝宝使用学步车也要加强维护。

安全防范措施: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而且学步车的高度要适中,车轮不要过滑。为防止翻倒,学步车至少应该有6个轮子。为获得最大的稳定性,轮子所在的底部应该比步行器的高度长。要经常检查学步车的每一个车轮,确保它们能360度地旋转。

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不能有带棱的东西,不能有凹形凸形的家具,不能有宝宝随手够到的小物品(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更不能有门槛或其他阻碍物等。另外,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更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

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宝宝在学步车中不能穿得太多,以免过于拥挤。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

转自~孩子做学步车的危害

前言:学步车是目前宝宝所试用的一种用来学习走路的工具,平时走在小区里,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坐学步车的小宝宝,但是育儿专家指出,学步车并不仅仅不会让孩子尽快的学习走路,反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走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把宝宝放进学步车里,有时就像给未成年的孩子一辆小轿车一样,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利于健康的影响甚至带来危险。

李女士的儿子8个月了,她婆婆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用学步车蹒跚学步,也给孙子买了一辆。李女士看见宝宝在车里玩得咿咿呀呀地特别开心,却没注意到宝宝因为脚不能完全着地,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前脚掌触地的走路姿势。后来宝宝在离开学步车后,喜欢和在学步车里一样踮起脚尖走,而且走路经常摔跤。早教网

宝宝的发育有自身的规律,与神经、肌肉发育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俗话说:“7滚8爬周会走”,可是如果早早地给宝宝准备学步车,就违背了宝宝的生长规律,人为地“助走”,将对宝宝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将宝宝固定在学步车内,使宝宝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大运动锻炼包括爬、站立、弯腰、行走等,能加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协调性。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

而且,坐在学步车中宝宝每秒的移动距离可达1米,孩子的头部又暴露在车身外面,一旦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很容易受伤。此外由于宝宝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包括利器、火炉、热水等),令妈妈猝不及防,因此更容易发生受伤事件。

其实,让宝宝待在房间地板上会更安全。因为要达到自己的发育里程碑,宝宝需要翻身、爬、坐和在地板上玩等。所以,如果有人建议你给宝宝买学步车,最好还是用让宝宝在地板上锻炼的老式办法吧。

正确帮宝宝学走路,可以先多让宝宝自己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然后让宝宝扶着一串椅子慢慢学走路,一段时间后适当地分开椅子一步远的距离,再让宝宝在没有扶靠物的情况下学走路。如果宝宝摔倒了,父母一定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早期教育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有了学步车对宝宝的照看,妈妈就可以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孩子因站不稳而摔倒,并且宝宝还可以借助车到处的逛逛,玩得很开心,但是也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注意其弊端!

*******************

转自~宝宝学步车的好处与危害
学步车是宝宝开始练习站立和行走较为常用的一种运动工具。宝宝放进去以后可以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也可以在车内单独同安装在车内的玩具一起玩,而且可以节省大人不少的精力。从这个角度看,学步车对孩子是有益的。因此只要孩子在学步车内安安静静地自己玩,自己走,则可以让他在里面呆上半小时。

不过,假如一放进去就不管他,整日让宝宝在里边玩,则对婴儿产生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1、使婴儿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比如,这个时期是宝宝全面掌握爬的关键时期,如果整天在车内不学习爬,则使宝宝失去了很多提高的机会;又如婴儿也处在学站、练走的阶段,如果整天在车内,将来走路会推迟,不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长时间在学步车内,会使宝宝的腿变形,变成“X”形腿或“O”形腿。

2、失去了发展与周围联系的能力。孩子一个人在车内左冲,右闯,缺乏与人对话、接触的机会,感觉、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限制。

3、婴儿在车内到处猛冲,很有可能碰到什么地方,导致车翻人倒,如果撞在硬处,就可能使宝宝受伤。

因此,即使宝宝在学步车内,家长也应时时守候在宝身边,不要间断各种训练,正确发挥车的作用,绝不能以车代替一切。

*******************

转自~长期用学步车对婴儿危害大
正常孩子不需要学步车。一个小小的学步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估计任何父母都 不会想到这方面,但有项研究却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孩子智力发育测验方面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该研究认为: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 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首先,学步车把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幼儿失去学习各种动作的机会。如果婴儿处在学爬期,使他得不到爬行的锻炼,如果婴儿处在学站、练走阶段,他不能 独站,将来走路也会迟些。这不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婴儿缺乏同自身周围的各种事物的联系能力,他只会自己一会儿向左猛冲,一会儿向右猛冲;没有人接近他,会使他变成一个冲撞、激进的孩子;父母忙于自 己的事务,不与孩子说话,也不牵着孩子的手练习走路,婴儿的学习感觉、思维和语言发展受到限制。
第三,使婴儿因父母照顾不到自己而发生事故。因无人靠近婴儿,婴儿在学步车内到处猛冲,可能触着门的边沿、石头、地毯而使车翻倒,或墙边、桌角碰着孩子的 手,致婴儿受伤。

因此,父母应想到学步车并不是可完全信任的保姆。尽管孩子在学步车内,但仍需要时常地守候在婴儿身边,并且经常对婴儿的运动能力加以训练,如让婴儿趴着练 练爬,牵着手练练走路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