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行必要嗎?
Vivian卓卉勤:常言道:未学行,先学飞!意指欲速则不达!
家长忙着要孩童如此,又有没有想过宝宝如*邯郸?学不会飞,万一连走都不会,何等凄凉?
截自 寶寶爬行必要嗎?:2015年2月11日 下午6:40
作者: 文/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梁昭鉉 | 嬰兒與母
企畫編輯/吳慧敏
模特兒/俊俏爸比瑋鈞、漂亮媽咪思璇、卡哇咿寶寶小芝
梳化/蔡琇惠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爬行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
「寶寶比別人慢才會坐會爬該怎麼辦?」、「平常給孩子的刺激夠豐富嗎?」事實上,兒童的動作發展會受基因及環境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速率略有差別,「七坐八爬」為大多數民眾對於嬰幼兒正常動作發展里程碑的標準印象,卻不是絕對的標準,在坐、爬、站、走之中,又以爬行最受家長長注意。
坊間常舉辦嬰兒爬行比賽,更加深父母對寶寶是否爬得比別人快的憂慮。的確,爬行是小寶寶第一種獨立探索周遭的方法。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觀察到,寶寶會用25個身體不同部位組合來爬行,所以爬行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
爬行須完善平衡協調功能,可增強上肢力量
寶寶爬行時必須把抬頭、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可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適當鍛鍊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是全身的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得好,所以也可讓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爬行是寶寶一個相當重要的發展,是以後站立、行走、跳躍及其他動作發展的基礎。
從爬行中獲得樂趣與助益
臨床上有些孩子可能是缺乏經驗而導致動作發展遲緩,有些家長擔心安全問題、地板髒亂或是為安撫小孩情緒,大多是用抱的或放在嬰兒床(車)內,寶寶無法去爬、去探索,有些寶寶想要東西就用指的或哭鬧,父母就會拿給他,如此一來寶寶就會被滿足而缺乏動機去活動。有時過度保護,可能會影響孩子在動作上的發展。
家長要記住,父母不用勉強寶寶去達到所謂的發展里程碑,特別是走路,但要讓寶寶自己去學習與練習這些動作發展。即使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寶寶爬行是不可或缺的發展,但大多數專家還是同意,寶寶可以從爬行中獲得樂趣與助益。
因此,建構安全的爬行環境,讓寶寶練習爬行,在寶寶練習爬行的過程中享受親子同歡的時光,才是重要的,過度擔憂寶寶是否有經過爬行的階段,反而會造成父母的壓力,那是不必要的。
梁昭鉉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進修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亞東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研究員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5年2月號。http://www.mababy.com/
************
截自 寶寶爬行必要嗎?:爬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来
眼下,没经过爬行阶段就能直立行走的孩子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这些孩子中有不少患上感觉综合失调症,如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等。
别剥夺孩子的爬行快乐
郑晓军女士最近发现,10岁的儿子存在学习障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为此,她焦虑不安,
咨询了儿科专家后得知:类似表现的孩子多与他们在婴幼儿时期很少爬行,甚至几乎没有爬行史有关。
专家认为,孩子在婴儿时期爬行姿势不正确,或爬行练习不够充分,易导致日后行为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少家长喜欢把孩子早早放进学步车里,让他们自己“骑着”车学走路,这样做家长既省心又省力。还有些家长见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会爬就能走”,心里十分高兴。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们才渐渐感到,与那些爬行多的孩子相比,没经过爬行练习的孩子动作欠协调,学习也难以专心致志。
孩子爬行少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儿科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孩子撡有或爬行练习不足,均易引起孩子走路姿势及肌张力不协调,动作迟缓。
专家就此提醒家长们,孩子爬行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千万不要剥夺了他们爬行的快乐。
孩子爬行少危害多
资料显示,感觉综合失调症的原因是对称颈紧张反射动作(简称STNR)不成熟,导致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即上半身是直的,下半身是弯曲的,反之亦然。STNR会在婴儿4-8个月大时开始发展,控制其部分动作。6个月大的婴儿通常可以把头部控制得相当好,如抬起头,看看四周,颈部姿势的改变使对称颈紧张反射动作开始活动。
当婴儿的STNR受到控制时,身体的下半部自然与身体的上半部呈相反动作,而爬行的协调动作能增进动作的识别能力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能力。如果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爬行经历,婴儿就缺少了抑制STNR的相应动作经验。
据专家介绍说,STNR不成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有挫折感、侵略性和不知变通的个性,多被认为情绪不正常,从而造成学业和行为上的困扰。他们最常见的表现是,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坐着,身体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易喜,情绪不稳定;常受外来影响分心,很难听从他人的意见;自我保护意识差。上述病症通常在7岁之前出现。
*邯郸学步: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的模范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解:……….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